4月28日晚上,9001cc金沙以誠為本在線召開“新時代南農精神”大討論教師座談會,各系部共10余位教師代表參加此次座談會,院黨委書記董紅梅主持座談會。
本次座談會分為兩個方面內容討論。第一部分結合第一階段“新時代南農精神”大討論研討工作開展情況,聚焦第二階段“新時代南農精神”的傳承實踐主題,與會老師踴躍發(fā)表看法。
公共外語部曹曉萱:作為一名英語教師,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,以立德樹人為根本,將學習“新時代南農精神”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,立足學校育人目標,充分挖掘身邊體現新時代南農精神的優(yōu)秀師生事跡,用飽含“新時代南農精神”的授課內容教育引導學生,切實增強文化育人的感染力。同時堅定文化自信,放眼中國,圍繞鄉(xiāng)村振興、科技創(chuàng)新等時代命題,鼓勵培養(yǎng)學生用英語講好“三農”故事、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,使中國故事更加精彩,中國聲音更加洪亮。
公共外語部胡新:“新時代南農精神”在師生思想行為上的體現包括思想品德、科學素養(yǎng)、社會責任、對外宣傳、語言服務五個方面,要以身作則,通過榜樣的示范力量,鼓勵學生熱愛專業(yè)、勇于探索、敢于創(chuàng)新,不斷拓展知識的邊界,為學院和學校的發(fā)展貢獻力量,同時充分發(fā)揮語言的工具作用,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,為國家發(fā)展培養(yǎng)合格的后備軍。
日語系盧冬麗:南農精神既是既往時代精神的傳承,同時新的時代賦予了南農精神新的時代語境。新的時代意味著新的機遇、新的挑戰(zhàn),在新時代重新反思南農精神的內核,指引南農人教書育人、潛心科研、服務社會,具有格外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價值。個人認為,在部分繁華卻又浮躁、急功近利的氛圍中,重新審視老一代南農人傳承而來的南農精神,有助于我們洗盡鉛華,領悟教師的本職之所在,言行一致肩負起培養(yǎng)人才的時代使命。培養(yǎng)人才的關鍵在于,少一些名利追逐之心,秉承質樸之心,堅持教學科研的初心,促成“人”的多元化發(fā)展,尤其是學生“人格”的培養(yǎng)。
公共外語部石志華:新時代南農教師要聚焦于“誠”,把教師的赤誠之心融入課程思政,引領學生的價值觀,更準確的講好中國故事,傳播中國聲音,弘揚南農精神;要聚焦于“勤”,勤學好問,積極調動主觀能動性,學好專業(yè)知識,學好英語語言這個媒介,積極成長為能夠響應新時代號召的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,擔當“強農興農”使命,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貢獻南農力量。
英語系陳麗穎說:新時代南農人要繼續(xù)發(fā)揚“誠樸勤仁”的校訓,立足中國,放眼世界,求真務實,追求卓越。我們既要心懷國之大者,了解國情、農情,又要具備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,把農業(yè)國際合作事業(yè)發(fā)揚光大。民以食為天。農業(yè)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(yè),新時代南農人有責任、有能力為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自己的貢獻。
公共外語部楊新瑩:“誠樸勤仁"作為南農精神的核心,是南農一百多年辦學歷程中積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,對每一位南農人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。南農精神以“誠”為根本,以“樸”為底色,以“勤”為品格,以“仁"為已任,體現了愛國誠信、質樸坦蕩、勤勉有為、仁愛天下的精神。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,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、生活、學習的新時代,南農精神得到進步發(fā)展,內涵被進一步豐富,突出表現為“不斷探索、勇于創(chuàng)新、服務社會、報效國家”。
第二部分,根據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部署,統(tǒng)籌推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,進一步統(tǒng)一思想,凝聚共識,全面提升學院人才培養(yǎng)質量,與會老師再次踴躍發(fā)表看法。
英語系楊艷霞: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深知教育教學的核心是培養(yǎng)人。在教學過程中,要讓學生明白,誠實守信,樸素自然,勤奮努力,仁愛待人,這些品質不僅是他們在校學習的基礎,更是他們走向社會,成為有價值的人的基石。在科研方面,南農精神的體現尤為重要??蒲惺且粋€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,需要我們堅持不懈,勤奮努力。南農精神就是我們在科研道路上的燈塔,指引我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斷前進。
公共外語部李維:作為9001cc金沙以誠為本的老師,我們可以深入挖掘南農故事的內涵,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中,同時開展課程思政教育,將南農故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,可以通過提問、討論等方式,引導學生思考南農故事對于他們的啟示和影響,激發(fā)他們的思維和創(chuàng)造力。教師在講述南農故事時,要注意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運用講故事的技巧,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,注重情感表達,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節(jié)和人物形象。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,進行輔助教學。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,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,提高故事的傳達效果。
公共外語部周海濱: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教師,我們能做的就是立足于我們的崗位,把每一堂課認認真真的備好上好,弘揚正能量,將愛國愛農的情懷傳遞給學生,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(tǒng)一,做好學生優(yōu)良品格和學習知識的領路人。
日語系游衣明:作為一名專業(yè)的外語老師,我們要把日語和英語兩個專業(yè)的建設作為教育教學“新基建”的首要抓手。既加強專業(yè)課程體系建設,優(yōu)化專業(yè)課程體系,對人才培養(yǎng)方案進行調研修訂,又要集中力量,抓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,把提升外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放在第一位。同時堅持課程思政建設,將語言知識關聯情感價值,實現深度教學,培育一批示范課程。同時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將自己融入學院基層教學組織中,明確每一個教研組的發(fā)展方向和目標,組織老師開展集體備課、案例討論、教學競賽等活動,不僅要使課程內容系統(tǒng)化,更要優(yōu)化教師隊伍質量。作為學院的老教師,我們要積極鼓勵教師開展學科融合和交叉發(fā)展,對現有專業(yè)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升級,在探索教學模式、建設新課程、構建新體系等方面進行創(chuàng)新與改革。指導教師要潛心狠抓畢業(yè)論文質量,并將指導責任落到實處。在教學過程中,以學生為中心,把培養(yǎng)高質量人才始終放在第一位。
英語系賈雯:在9001cc金沙以誠為本,我們可以通過開設跨文化交流課程,鼓勵學生用外語講述南農故事,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語言技能,更能讓他們深刻理解并傳播南農精神。在日常工作中,以“新時代南農精神”為行動準則,我們可以建立學生服務反饋機制,這樣既能夠提升服務質量,也能培養(yǎng)學生的主人翁意識。作為教師,我們應當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體現南農精神。在外語教學中,可以引入關于農業(yè)發(fā)展的國際案例,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,了解和思考農業(yè)與社會發(fā)展的關系。故事是傳播精神的最好載體,可以鼓勵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,講述南農的故事,尤其是那些能夠體現南農精神的感人事跡。每一位南農人都是“新時代南農精神”的傳承者和實踐者,將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下去,并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發(fā)揚光大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。
編輯:王翀
審核:董紅梅